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2:01 点击次数:167
图片
一、见羹见墙释义见:看见。羹:用肉类或蔬菜煮成的浓汤,这里指食物。墙:墙壁。见羹见墙(jiàn gēng jiàn qiáng):意指无论看到食物还是看到墙壁,都会想起某个人。形容对圣贤或挚友的极度思慕与追怀。二、见羹见墙出处及背景出处:出自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昔尧殂之后,舜仰慕三年。坐则见尧于墙,食则睹尧于羹。”成语故事:这个故事将我们带回了上古时代,尧帝去世之后。舜被指定为继承人,但他内心充满的不是即将君临天下的喜悦,而是对恩师与明君尧帝的无尽思念。这种思念深刻到什么程度呢?史书记载了两种情境:第一种是当他坐下来的时候。无论他坐在哪里,无论是处理政务的朝堂还是休息的居所,只要他一抬头,看到面前的墙壁,那墙壁的纹路与光影仿佛就会自然勾勒出尧帝慈祥而威严的面容。墙壁不再是冰冷的建筑隔断,而成了一幅时时变幻的先帝画像。第二种是当他用膳的时候。无论喝的是肉羹还是菜汤,只要他低头看向碗中羹汤的倒影,那荡漾的水波与升腾的热气仿佛就会映照出尧帝的神情。吃饭不再是为了果腹,而成了一次次与先帝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。这种“无处不见尧”的状态持续三年,展现的不仅是个人情感,更是继承者对前辈德行与政教的精神内化。后来宋代大儒程颐用“坐如见大宾,视思明,听思聪”来诠释这种境界,明代王阳明也在《传习录》中以此例说明“心之所注,随处显现”的哲学理念。三、见羹见墙用法结构:联合式成语(通过“见羹”和“见墙”两种并列的情境来强化语义)。感情色彩:褒义词,带有崇高的敬意和典雅的文风。语法功能:多作谓语、定语。适用语境:1.常用于形容对先贤、导师、楷模或逝去挚友的极度尊敬与思念。2.现代可用于表达对某种崇高理想或精神境界的无限向往。例句:1.老先生去世后,弟子们见羹见墙,无不感念他的恩德与教诲。2.他对这种至高的艺术境界心向往之,到了见羹见墙、痴迷钻研的地步。四、见羹见墙近反义词近义词:思贤如渴、高山仰止、景行行止、刻骨铭心反义词:视而不见、过眼云烟、淡忘于江湖、形同陌路五、见羹见墙学习感悟“见羹见墙”这个成语,描绘的是一种思念的极致状态。在现代社会,我们或许很少有机会如此去思念一位先人,但这种“见羹见墙”的精神依然珍贵。它可以是我们对家中长辈优秀品德的继承——在他们离开后,我们依然能在生活的细节里看到他们的影子,并以此鞭策自己。它也可以是我们对一种理想、一门学问或一位精神导师的态度。当你真正沉浸其中时,它就会无处不在,看一本书、走过一条路、甚至喝一杯茶,都能触发你的思考与联想。也许最深的感情和最高的追求,从来不是喧嚣的,而是安静地融入你的生命,成为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本身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“3天被拒20次”引发关注 老年人租房,为何这么难?(民生一线·关注老年人消费)
下一篇:没有了